知名诗人、评论家凌越的新书《为经典辩护》是一部重读经典的新作,也是长书评的终章,更是对纸媒评论历史的一次思考的契机。借新书出版之机,2023年2月18日广州方所和南京大学出版社特别邀请凌越先生和知名媒体人、书评人刘铮先生一道,畅谈新媒体时代的书评写作,尤其是长书评写作的出路或末路。
《为经典辩护》作者:凌越 版本: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2年11月
以下为两人对谈纪要。
撰文 | 凌越、刘铮
作为文体的书评衰落了吗?
刘铮:
凌越是诗人,他本身也曾在媒体做书评版,当了很久的编辑。有名的书评杂志《书城》有一个时期改版成很接近《纽约客》的形式,那个时期凌越老师就在《书城》杂志做编辑。
,,香港六合彩(www.bet365gw.vip)是bet365博彩公司在线上直营的亚洲官网(365BET)。香港六合彩开放bet365最新网址、bet365中国大陆网址(bet365中国备用网址)、bet365中国app下载。香港六合彩是全球最大的博彩平台,bet365博彩是支持人民币的博彩公司。香港六合彩是博彩网推荐的体育博彩平台排名。
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题目是新媒体时代是不是还需要专业书评人。新媒体时代有一个特点,就是分众变得更厉害。以前有许多强势的媒体,比如中央电视台或者新浪、这些门户网站,绝大多数知识都是从这种集中式的信息渠道获得的。分众之后,你很可能只去一两个你习惯的平台,比如你只在某一个平台去看剧了,那么央视放的那些内容,你可能完全不知道。这是新媒体的一个问题。
凌越(左)与刘铮。
ChatGPT的出现,对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来说,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,我现在还不确定冲击带来的结果,但我很确定的一点是,一切都会跟以前不一样了。打个比方,各位没有一个使用的不是智能手机吧?但大家记不记得智能手机是什么时候在中国普及的?实际上是2013年,距离现在刚好10年。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出现之后,它对我们的冲击,跟智能手机的这种“润物细无声”是一样的,它可能都不需要10年就变成你日常的一部分了,而且你离不开它。就跟使用搜索引擎一样,在谷歌、百度出现后,你的生活就离不开它了。ChatGPT的出现也将是同样级别的一次改变。
凌越:
首先感谢方所的邀请,另外也要感谢老朋友刘铮,和我一起谈谈我们共同感兴趣的书评写作的问题。
我自己的书评写作跟我从事媒体行业有很大关系。在我写作的最初几年,我是一个纯粹的诗人,只写诗这一种题材。后来我很幸运地碰上了广州媒体的鼎盛期。我最早的一批书评写于1995年,当时我的朋友张晓舟在创刊不久的《南方都市报》编书评,他约我写了不少,但限于篇幅,都是一千来字的短书评。
2001年,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拿到《书城》杂志的刊号,雄心勃勃想把《书城》做成中国的《纽约客》,他们请我去做编辑,编副刊和访谈栏目,另有一个批评栏目,包括艺术批评、电影批评,当然也包括图书批评。我的第一篇较长的书评就是为《书城》写的。
网友评论
1条评论菲律宾博彩网址
回复致敬作者